發展生態旅游業的意義
信息來源: 瀏覽次數: 發布時間:2010/5/30 15:54:27
生態旅游農業又稱旅游農業或觀光農業,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是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有機地附加了生態旅游觀光功能的交叉性產業。它要求以生態學、美學和經濟學原理來指導農業生產,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繼承傳統農業技術精華,結合現代科技,通過合理規劃布局,使其具有生產、加工、銷售、療養、旅游娛樂等綜合功能,它追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高,是農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非傳統途徑,也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
生態旅游農業要求在充分運用現有農業資源的基礎上,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環境美學的方法,通過規劃、設計、施工把農田建設、農場管理、產品生產、原料加工與游客參與融為一體,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就業機會、向游客提供高質量旅游經歷的目的。它不僅可以增添人們的生活情趣、豐富農業知識、學習交流農業經驗、體驗農業生產勞動與農家樂趣、享用農業成果,而且還可以為本地區農業注入大量高科技及農業經營的新觀念、新方法,可賦予農業以勃勃生機與活力,使之逐步成為自我發展能力較強的產業,促進區域的開放,密切城鄉關系,增進相互理解,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最終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1.有利于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范圍,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生態旅游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生產和消費流通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交叉產業,是第一產業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對農業資源的旅游開發,為旅游者提供了觀賞、品嘗、購買、習作、娛樂、療養、度假等系列服務,可獲得高額經濟收入,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高附加值。
2.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使之逐步趨向于合理化、多樣化
堅持以當地農業原有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環境為基礎,根據旅游業的要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規模,合理調整種植業之間以及種、養、加之間的產業結構、利用我國傳統的農業精華和現代科學技術,通過實施生態工程,制定合理的、切實可行的科學規劃,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
3.有利于推動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媒介,招來八方賓朋,不僅為本地區帶來大量服務收入,而且會帶來經濟科技信息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有利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同時也有助于培育和開拓市場,提高當地產品的知名度,增加銷售渠道。另外客流量增大,游客消費增長,不僅可以帶動餐飲、旅館、交通運輸業,而且可以帶動旅游紀念品加工業、工藝品制造和房地產業的發展,而這些相關產業的發展又可為農業注入資金、技術,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從而使農業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飛躍。
4.有利于消除城鄉差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由于生態旅游農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且投入不多,故就業成本低,因此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但其對農業生產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需要懂農業科技的技術人員,同時還需要高層次、復合型的管理人才。通過這些高素質人才的傳播帶動作用以及與都市旅游者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可以造就一代高素質的農民,同時通過其示范和推動作用可以帶動整個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別。
5.生態旅游農業的開發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發展高附加值的生態旅游農業是由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由溫飽邁向小康乃至富裕而又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一種有效途徑。旅游者通過參與農業生產項目,既獲得了生活樂趣又學習了農業、農村的知識,健全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因此在扶貧和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方面,生態旅游農業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同時由于它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生物防治等,使得其可以避免農業由于過分施用化肥、農藥所帶來的生態破壞,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其環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聯系方式:
![]() |